近日,我院多名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并以口头汇报和壁报展示等形式进行学术汇报。
01 博士生徐心茗赴美进行口头报告

会议:美国营养学大会
地点:美国奥兰多
汇报题目:Low Fat/Carbohydrate Diet, Fat- and Carbohydrate-Responsive Genotype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Prospective Study

博士生徐心茗在美国营养学大会上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
冠心病是全球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其预防和管理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精准营养成为研究热点,强调个体化差异在膳食干预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基因与饮食的相互作用。
博士生徐心茗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近十万人的大型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膳食模式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并结合了基因分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对于携带“脂肪反应型”基因的个体,遵循以植物来源为主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植物性LCD),其冠心病风险显著降低近一半。然而,严格遵循低脂饮食(LFD)却可能带来相反效果,尤其是在“脂肪反应型”和“无反应型”基因的个体中,冠心病风险反而有所增加。 这说明在预防冠心病时,膳食选择需“因人而异”,考虑基因型或是未来营养指导的关键方向。
02 硕士生马飞宇赴深圳进行壁报展示

会议:中华预防医学会营养与健康分会2025年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
地点:中国深圳
汇报题目:中青年人群中不吃早餐与尿酸水平变化的前瞻性研究

左一:李亚琦,左二:马飞宇,左三:高翔
汇报内容:
近年来,我国居民尿酸水平逐年升高,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了第二大代谢性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随着时间营养概念的提出,膳食摄入的时间和频次与多种健康结局相关。目前,关于不吃早餐和尿酸水平的研究很有限。
硕士生马飞宇基于开滦队列纳入了22567名中青年,发现不吃早餐频率与尿酸水平升高显著相关。与每日规律进食早餐者相比,经常不吃早餐的人群每年尿酸水平升高显著加快(两组人尿酸升高速度差:4.29μmol/L;95% CI : 3.36, 5.21μmol/L)。这种关联在男性、年轻群体、非饮酒者、少食水产品人群及白领职业者中尤为突出。该研究提示,保持规律早餐习惯可能是中青年人群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重要膳食策略,特定人群更需重视早餐摄入对尿酸代谢的潜在保护作用。